今年,世界自然基金会除了继续推动地球一小时活动外,还呼吁人们拒绝备用电器、缩短洗澡时间、少用一次性餐具等低碳行动。
亚洲沙尘暴确有一部分来自主要由于人为活动新增的沙漠和沙地,但这些新增沙地只占中国原始沙漠约6%的面积。这本是一场自然灾害,但竟然引发了中日韩网民的论战。
许多人对去年9月发生在澳大利亚悉尼那场该国70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可能仍记忆犹新。在强劲西风的推动下,沙尘还被吹到了日本和韩国。只要有沙源地存在,人类就无法从根本上消灭它。特别是南部地区的悬浮微粒浓度超过了2000微克/立方米,可谓是超级沙尘暴。即便靠植物造林来防护土地,也依然无法阻挡那些在1000米甚至更高的高空中传播的沙尘。
针对外媒和外国网民的指责,中国国家气象局一位专家表示,由于沙尘受全球范围内的天气系统影响,不能简单地将日韩遭遇的沙尘说成是来自中国,很多时候沙尘实际上只是经过中国。据说周边受沙尘暴困扰的日本人每年这个时候都很郁闷,特别是汽车在这段时间会变得特脏,平常一个月洗一次的汽车如今洗得特别频繁。实际上,此次影响我国的沙尘源头在蒙古国以及内蒙古中部地区。
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媒体在报道此次沙尘暴时,也附带着批评中国的环境问题。韩国《朝鲜日报》22日在一篇题为韩国缘何频繁出现超强沙尘暴的文章中也指出,受地球变暖等因素的影响,沙尘暴的发源地中国、蒙古国等地的沙漠地事实上日益变大,因此今后沙尘暴的强度将越来越高,次数也会增多。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每年都会出现沙尘天气,但通常出现在12月份和次年1月,但此次沙尘暴姗姗来迟,而且强度还大了很多。一些日韩网民将矛头直指中国的环保政策。
韩国气象厅监测资料显示,这是2005年开始观测沙尘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首先是物质条件,即必须有一定规模沙尘储备的地区,也就是沙源地,如沙漠、无植被覆盖的荒漠化土地等。
日本气象厅也说,从北部北海道到南部九州的日本大范围地区,这次都观测到了沙尘。与此同时,一些日韩网民还出言不逊。如果亚洲一些国家能换一种思维,不再动辄指责他人,而是合作应对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其成效也许会大得多。面对自然灾难,各国间彼此埋怨,不仅于事无补,还会伤害民众间的感情。
气候异常是帮凶 从世界范围来看,沙尘暴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异常也有一定关系。有韩国网民也在网上留言说,希望诸葛亮改变风向,将沙尘重新送回中国。亚洲沙尘暴确有一部分来自主要由于人为活动新增的沙漠和沙地,但这些新增沙地只占中国原始沙漠约6%的面积。这本是一场自然灾害,但竟然引发了中日韩网民的论战。
许多人对去年9月发生在澳大利亚悉尼那场该国70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可能仍记忆犹新。在强劲西风的推动下,沙尘还被吹到了日本和韩国。
只要有沙源地存在,人类就无法从根本上消灭它。特别是南部地区的悬浮微粒浓度超过了2000微克/立方米,可谓是超级沙尘暴。
即便靠植物造林来防护土地,也依然无法阻挡那些在1000米甚至更高的高空中传播的沙尘。针对外媒和外国网民的指责,中国国家气象局一位专家表示,由于沙尘受全球范围内的天气系统影响,不能简单地将日韩遭遇的沙尘说成是来自中国,很多时候沙尘实际上只是经过中国。据说周边受沙尘暴困扰的日本人每年这个时候都很郁闷,特别是汽车在这段时间会变得特脏,平常一个月洗一次的汽车如今洗得特别频繁。沙尘暴在中国的源地主要来自中国约17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它们是地质时期形成的原生沙漠。流沙正逐渐侵蚀人口稠密的地区,使在春天袭击城市的沙尘暴进一步恶化。当时,悉尼的天空被沙尘暴染成橘红色,以至于一些居民甚至担心世界末日即将到来。
以上这段文字摘自旅居日本、署名远足的网友在新浪网站上撰写的博文。实际上,每逢沙尘暴多发的春季,日韩一些网民都会埋怨中国,认为中国保护环境不力,导致土地沙漠化愈加严重,进而使沙尘暴频频贻害他们。
其中,奈良市的能见度一度不到2公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报告此前曾指出,影响亚洲沙尘暴发生的主导因素是天气和气候变化,而不是在部分地区发展的、只占很小比例的沙漠化过程。
除了大陆省份外,沙尘暴还侵扰了台湾和香港地区,使这两个地区的空气污染程度达到历史最高。蒙古气旋有3条路径,其中1条是向东南经华北、渤海,向朝鲜半岛移动。
其次是气象条件,即大气具备强的热力不稳定,产生边界层大风,将沙尘吹起,由上升气流将其输送到较高的空中,再由中低空的急流将沙尘运输到较远的地区。但今年出现的沙尘天气却比去年同期次数多、强度强,这说明此次沙尘暴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气象条件。实际上,日本、澳大利亚近年已有学者指出,鉴于沙尘暴是国际性环境问题,下游国家不应一味抱怨或袖手旁观,而应本着帮人就是帮己的理念,向蒙古、中国等国提供资金、环保技术和经验。尼气象官员认为,这是气候变化的表现之一。
气象专家还指出,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显示,无论是中国北方大部地区的植被状况,还是沙漠源区的地表含水量,当前的情况都要好于去年同期,不利于形成沙尘暴。新闻短评:自然灾害面前不应互相埋怨 虽然沙尘暴与人类活动有一定关系,但总的来看,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个气候问题。
台湾环境保护署的观测数据显示,沙尘暴来袭时空气中的沙尘含量最高时达到1724微克/立方米,比正常值高出34倍之多。近日,远在西非的尼日利亚也出现了严重的沙尘暴天气,首都拉各斯的能见度不足1000米。
日本专家此前还指出,源于中国等国的沙尘使日本人的花粉症呈进一步高发态势。有日本网民声称,真想把中国全都用塑料布盖上。
沙尘还漂洋过海抵达日本和韩国。日韩绝大部分媒体在报道这次沙尘暴时,都使用了来自中国的沙尘暴这类非常明确的表述。这条路线与发生在韩日的沙尘天气直接相关。因为该国沙源地的干旱已经持续了13年,由此产生的多尘天气很容易引发沙尘暴。
美联社3月22日在报道中指出,此次沙尘暴是沙漠化效应的最新迹象——过度放牧、砍伐森林、城市扩张和干旱使中国北部和西部的沙漠不断扩大。3月19日至21日,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不仅先后影响了中国21个省(市),使数亿人的生活受到影响。
最新的这轮沙尘暴再次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往往不局限于某个国家,治理环境也远非仅凭一国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研究表明,中国国境之外的源区,构成了亚洲沙尘释放总量的约40%。
气象条件是罪魁祸首中国气象专家指出,亚洲沙尘暴有3个主要源区:蒙古国南部的沙漠和戈壁、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主体的中国西部高沙尘沙漠区、以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构成的中国北部高沙尘沙漠区范龙佩在会议邀请信中说,会议将首先讨论欧盟未来10年经济发展战略,即欧洲2020战略。